《基督山伯爵》改編自大仲馬的同名巨著,講述的是基督山伯爵的復仇故事。與原著不同的是,音樂劇采用倒敘的形式展開,大幕剛拉開,就是社會名流聚會的場景,眾人都在訴說神秘的伯爵,已嫁做人婦的梅塞苔絲突然發現,這位談吐優雅的伯爵,竟然酷似自己曾經的愛人,而自己當年收到的明明是他的死訊。
序幕的舞會奢華絢爛,時光突然閃回到20多年前,準備出海的埃德蒙與未婚妻梅塞苔絲依依惜別,分明是兩個向往愛的純真少年。音樂劇將大仲馬原著濃縮為150分鐘,男女主角自然需要挑戰數十年的年齡跨度,這對演員們是一大考驗。劇中,葉麒圣扮演的埃德蒙,將年齡的變化體現在眼神、體態與聲線中。
作為俄版音樂劇的中文版本,《基督山伯爵》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竟然是語言頗有中國味。唱詞中用了不少書面化、文學性強的詞句,諸如“草長鶯飛”“月盈虧”等詞句,借用了中國古詩詞中常用的經典意象,中國風十足。四字成語也被廣泛運用在全劇的唱詞中,“窮途末路”“安然無恙”等詞語十分典雅。這在漢化音樂劇中很少見,相信很多詞句是主創團隊從原版作品中意譯而來,經過了一定程度的二度創作,才達到既能保證表達語義、推進劇情,還得將漢語四聲發音與旋律走向配合的效果,確實讓人感到驚艷。
大仲馬的小說《基督山伯爵》被網友們戲稱為“爽文”的“天花板”,基督山伯爵歸來后,一一報復了當年陷害自己的惡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故事走向正是網友喜愛的“爽感”所在。不過,當基督山伯爵的故事呈現在舞臺上,觀眾除了能感受到復仇的快感,還能明顯為人性的幽深多面而唏噓?;缴讲艋貧w后,當年陷害他的人們也有了后代,上一輩的恩怨情仇在下一代人身上留下痕跡,難以掙脫的宿命感油然而生。藝術呈現上,中文版《基督山伯爵》對俄版音樂劇的還原度很高,演員們肢體語言幅度很大,經常需要大開大合的表演,舞蹈演員們則有大量的托舉和旋轉動作,充滿力量的舞蹈,讓整部劇的呈現充滿史詩感,無疑為復仇的主題增加了藝術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