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版歌劇《基督山伯爵》的劇本改編自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發表于1844年的同名小說。作品有著扣人心弦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設計,又有著背叛與欺騙、罪惡與財富、正義與復仇、希望與良知等永恒的文學主題。作品幾乎集齊了通俗小說的所有“要素”,被一些網友戲稱為“爽文鼻祖”不無道理。其精巧構思一直受到中外作家的贊譽和推崇。小說的這些特點也讓其成為了各種影視、舞臺作品取材改編的“富礦”,僅在音樂劇領域,就有兩部作品廣為流傳。除了俄語版,還有一部由美國作曲家弗蘭克·威爾德霍恩創作的《基督山伯爵》,特點也非常鮮明。
盡管大仲馬的小說充滿了戲劇性,但要將這部約95萬字的長篇改編成音樂劇這樣的舞臺藝術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比如,小說中眾多的人物和事件無法在表演中呈現,必須簡化情節、減少枝節,以使劇情節奏更加緊湊、更加舞臺化和場景化。俄語版《基督山伯爵》的編劇尤里·金較好地處理了人物和事件的干支關系,比如去掉了原著中小店主卡德魯斯夫婦的內容就是出色的一筆。對冤情、告別、審判、復仇、救贖等主題的刻畫也符合舞臺藝術的邏輯。
剖析全劇結構,其實可以劃分為“遭難”和“復仇”兩大戲劇板塊?!霸怆y”部分中,前途光明、生活美滿的大副埃德蒙·唐太斯在即將升任船長并與心愛的姑娘梅賽德斯舉辦婚禮之際,卻突遭誣陷而蒙冤入獄,被囚禁長達10余年之久。在獄中,他與神父法利亞偶然相遇,在其幫助下逃出監獄,并用神父提供的線索找到了埋在基督山中的金銀財寶。在“復仇”環節,擁有巨額財富的埃德蒙返回馬賽,卻發現一切已物是人非,當年的戀人嫁于仇人,而陷害他的人則過著奢靡的上流社會生活。埃德蒙決心以“基督山伯爵”的身份展開周密的復仇計劃……最終,陷害他的費爾南德、維爾福等人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這一架構的設計巧妙地讓整個劇情主要集中在監獄和舞會兩個場景中展開,更契合舞臺劇的要求。當然,改編后的腳本也存在一些瑕疵,比如有的情節由于鋪墊和交代不足,導致人物出場略顯突兀,算是小小的缺憾。
和許多音樂劇聘請知名作曲家譜曲不同,俄語版《基督山伯爵》的音樂創作由作曲家羅曼·伊格納季耶夫完成。羅曼有理工科專業背景,也從事雕塑和繪畫工作,是多個搖滾樂項目的負責人。也許正因為他的藝術經歷,讓該劇有了較為鮮明的“搖滾歌劇”色彩。劇中許多具有詠嘆調性質的唱段都屬于典型的搖滾樂風格。這點在作品后半程的幾個重要唱段中尤為明顯。在這方面,它與安德魯·韋伯的著名音樂劇《萬世巨星》在風格上有不少相似之處。羅曼的音樂拋棄了歐洲音樂劇常見的宏大、厚重的配器和編曲。音樂的整體風格顯得質樸、親切,搖滾風格的曲風又吸引了年輕群體。音樂對人物和場景的刻畫是卓有成效的,合唱和重唱段落也相當出彩。對歌唱性的重視,使得旋律性和抒情性成為了該劇的一大亮點,也許正是那些朗朗上口的唱段讓該劇一次次征服了普通觀眾。
中文版《基督山伯爵》2022年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歌劇舞劇院制作演出并贏得觀眾良好反響,中文版在制作和演繹上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征。
首先是高度忠實于原作。中文版《基督山伯爵》對原作的“還原度”極高。人物、劇情、唱段高度一致自不必說。該劇與常見的歐美音樂劇的不同之處還在于燈光、舞美、服化道都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情。舞臺設計也結合了華麗主義和極簡主義風格,舞臺中央矗立了數座大型鋼架結構體,根據不同的場景需要,分別充當帆船、伊夫城堡監獄的牢籠與舞場四周的高墻,這也讓人禁不住聯想到巴黎圣母院斑駁的墻壁。中文版在制作上基本原樣再現了俄語版的服裝樣式和舞臺布景,甚至在有些方面還更為精細。比如在俄語版中,男主人公的扮演者年紀稍長,使得年輕的水手埃德蒙看上去扮相略顯老成;而中文版中,埃德蒙和梅賽德斯都選擇了年輕的演員,主要角色的轉變也展現了化妝、服裝等藝術工種的出色工作。
其次是較好的語言轉譯和良好的角色塑造。中文版對俄語版進行本土化的最重要的環節是將歌詞、對白進行中文譯配。這項工作并非簡單的“俄漢對譯”,這是因為原來的旋律是為俄語而創作的,中文的語言特點決定了歌詞與音樂旋律的匹配要更加講究。因此,如何使譯成中文后的歌詞能契合原劇的旋律是關鍵的工作。從最終效果來看,中方團隊的工作可圈可點。在角色塑造方面,該劇的難度之一在于東方面孔的演員在演繹西方經典舞臺作品時,由于外貌的差異,常常容易讓觀眾“出戲”,但在中文版的《基督山伯爵》中,無論主角還是配角整體表演都較為自然,顯示了演員較好的角色塑造能力。男女主人公埃德蒙和梅賽德斯的對手戲也有不少亮點。
最后是展現了當代中國音樂劇演員的整體實力與國產音樂劇的制作水平。通過考察這幾年國內上演的音樂劇,無論是本土原創還是復排經典,都可以明顯看到國內音樂劇演員在演唱、表演能力整體上所取得的長足進步。中文版《基督山伯爵》又一次提供了例證。該劇的演員,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展示了較好的演唱水平和較強的表演能力。
總之,中文版《基督山伯爵》通過對西方名作的演繹,展現了當代中國音樂劇的創作和制作水準。值得一提的是,該劇是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的劇目之一,契合了“大戲看北京”所倡導的“文化為城市賦能”理念。的確,一個城市的舞臺藝術展演的水準,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按髴蚩幢本蹦芤员本┻@一國際化文化大都市的站位,引介一系列高品質的藝術作品,推出數量不菲的舞臺精品,為首都觀眾帶來高質量、豐富多樣的藝術享受,這些舉措無疑體現了“首善之都”的文化溫度。
當然,作為業內工作者,我們也期盼中國音樂劇的舞臺上也能涌現出一大批本土原創的音樂劇。我們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廣闊的藝術市場、水準不斷提高的藝術家,如果能找準短板,不斷探索音樂劇的規律,不斷解決音樂劇發展中的問題,推進藝術創作的體制、機制創新,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也能夠看到更多由本土藝術團隊創作的杰作出現在國內音樂劇舞臺上。
大仲馬在小說《基督山伯爵》結尾中這樣說道:“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五個字里面:等待和希望?!惫P者認為,這句話用在中國本土原創音樂劇上也是合適的。
?。ㄗ髡呦抵醒胍魳穼W院教授,北京市文聯簽約評論家 黃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