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三部曲以戲劇性思維,將北京女孩丫丫和她的小伙伴們的“成長”故事,細膩靈動搬上了舞臺,引人遙望上世紀50年代孩子們的快樂與煩惱之際,感悟北京城市的獨特風情,故事中塑造的一個個正直、善良、活潑、珍愛生命的鮮活人物所散發的明朗氣息,為全劇注入深厚的人文內蘊。
三部曲近日在北京南鑼劇場集約式亮相。三戲連演,不僅是舞臺上的集中展示,更有著超越戲劇本身的特殊意義,此舉開啟了兒童劇劇場觀劇演劇的新模式,體現了當代審美意識觀照下對兒童劇演出形式不斷開拓豐富的新嘗試。三部戲6個多小時的時間,打破了以往兒童劇觀演時長紀錄,這意味著劇院需要面對諸多難題:小觀眾能否坐得住,主演體力精力能否頂得住,舞臺換景裝景能否跟得上,臺上臺下互動能否精彩等,這些都是巨大考驗。而三部曲卻近乎創造了觀演的傳奇。原著和改編為戲劇提供了故事的連貫性、精彩度、吸引力,劇場內外獨屬于丫丫和北京胡同的互動,也引起了觀眾們的持續興趣。值得一提的是,現場,北京兒藝借助劇場所在地南鑼鼓巷的獨特胡同環境,對劇場互動空間氛圍加以改造升級,觀眾既可以體驗丫丫形象的換裝、勾臉、佩頭飾、編發辮等樂趣,也可參與“戲游胡同”“故事講解”等活動。觀眾在參與及享受中一同感悟成長的快樂,向美好童年致敬。
劇中,故事情節不斷變化,人物對生命的感觸也因此而豐厚。尚未入學的丫丫因無人陪伴,夏天被送往頤和園,和比自己大了20歲的三哥一同生活。雖然清冷孤寂,丫丫一個人拉著烏龜滿園子亂跑,卻因古典園林的文化氣韻,耗子大爺和街坊四鄰的陪伴而變得快樂自在。秋天將至,離開頤和園回到父母身邊的丫丫,害怕惹禍的花貓被家人扔掉,于是和胡同里的發小“沆瀣一氣”,偷偷將貓窩筑在了房頂,在雞飛狗跳中懂得了珍視鄰里真情。入學后愛說愛笑愛闖禍的丫丫,是在自家的黑狗闖進教室之后,于混亂中開始了小學生活的,并逐漸懂得各家有各家的日子,學會了理解、節省和換位思考。走過了頤和園寂寞和尋找的日子,走過了胡同里熱鬧充實的日子,童年時光在上房揭瓦、下河摸魚的喧鬧中歡暢度過,也在家人的陪伴和惦念里暖暖流淌。上學后的丫丫慢慢長大,她從天真爛漫、茫然無措成長為學會珍惜、樂觀向上的孩子,包容凝練了丫丫孩童時期的多彩印記。
三部曲主題集中,圍繞“成長”展開有趣情節。背景鮮明,彌漫著京城文化氣韻。同一個主題,同一個丫丫,溫暖善良作為統一基調和風格,在人物心靈的遞進式變化中,讓人感慨雖然時光飛逝,童年中總有一些東西令人留戀,歲月不再,溫暖與愛卻永存?;乩惹鄣念U和園風景,招貓逗狗的胡同生活,親切隨性的街坊鄰里,伴隨著京韻大鼓、北京歌謠、市井吆喝的遞次展示,形象地傳遞了幽默樂觀、友愛善良、珍視生命,勇敢承擔的北京城市文化質地。作品仿若在人物情節的自然流淌中,打開一幅徐徐延伸的風情畫卷,其間有孩子們和耗子、花貓、土狗的肆無忌憚的歡跳,天馬行空的想象,還有跳皮筋、扔沙袋、捉迷藏等純粹青澀美好的成長律動,一切都在笑聲中傳來。劇作沒有刻意追求戲劇沖突,沒有設計制造反派人物,只是以丫丫的故事為線索,將北京人看似瑣碎生活用濃厚的情感串聯起來,讓愛與溫暖始終與丫丫相伴,清新活潑,充滿童真童趣。
溫潤的精神內涵需要與貼切的藝術呈現相輔相成。一部優秀作品不僅需要扎實的內容支撐,也需要舞臺上的創意性表達與之相得益彰。任何成功的兒童題材作品,都是對兒童生活的發現、提煉與重新建設過程,是內容與形式融通之后的精美亮相。三部曲古樸簡潔的舞臺設置和多媒體融入,保持了與劇情特定地域的相互映襯,相得益彰。手繪的雨滴、天邊的彩虹、胡同里斑駁的墻壁,以及交錯出現的園林、胡同、學校,可靈活收縮的階梯式舞臺設計等,帶來生機勃勃的現場感和親和力。舞臺側幕輪換標注的“菊兒胡同”“后圓恩寺胡同”“南鑼鼓巷”,以舞美的延展性擴大了劇作的表意空間,拉近了觀眾與舞臺的距離,臺上臺下產生跨越時代的共鳴。其實,過去和今天一脈相承?,F在很多孩子雖然遠離了胡同生活,但北京這座城市的溫度一直還在,親人的陪伴還在。丫丫的笑聲從未走遠,童年的天空依然色彩斑斕,生活中永遠有著不變的溫情與溫馨。結尾歌曲“我們長大了,北京還那么美”……響起時,這座古老的城市,那些童年時代真摯的玩伴,人與人之間質樸的情感令人動容。全劇具有超越時空的人文之美和觀賞意義。
三部曲演員的表演清新、風趣、傳神。飾演丫丫的葉林英子極富表現力地塑造了大大咧咧而又精靈古怪的人物形象,愛說愛笑,淘氣任性,不時在家里學校引得雞飛狗跳,同時又細膩溫情,關心他人,樂于承擔。她在田野里,房頂上,槐樹下瘋跑的旺盛生命力和對日常生活的逐步理解與珍惜,顯示了那個特定時代孩子們的生活狀態和心靈世界。他們既在歲月輪轉中感悟生命的美好與奧秘,也將為此后的人生注入生長動力,更蘊含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孩子們的有機滋潤。劇中眾多富有世俗煙火氣的人物,黃老太太、梅子小姐、爸爸、媽媽、臭兒、四兒,包括風俗傳說、老理兒、俏皮話等,折射了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文化細節和溫潤大氣。全劇的主題曲“天長了、夜短了,耗子大爺起晚了”“溫暖的臂膀,明媚的臉龐,柔軟的土壤,孕育出成長路上最芬芳的善良”,演出結束后還在劇場余音繞梁,這份愛與溫暖的背后,承載著北京文化精神的濃烈與厚重。
用優秀文學作品為兒童劇提供優質資源,用創意式劇場展示為優秀兒童文學尋找清新適宜的舞臺表達,北京演藝集團與北京出版集團的聯動和助推,成就了文學與戲劇的成功融合。戲劇是時代的縮影,兒童劇也不例外。精心選擇,精致構建,創造性展示,讓兒童劇為孩子傳遞真善美的力量,是中國文化精神和時代主題在兒童劇中的藝術投映。北京兒藝為培養兒童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讓兒童在戲中成長,用善意的心靈觀察世界、溫暖世界,提供了兒童劇守正創新的舞臺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