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層吊掛樓層鋼結構精準就位
演繹“工程高空雜技”
此次完成鋼結構施工的1950座大型劇場是中國雜技中心項目中最具特色、施工難度最大的單體建筑,外觀呈球狀,雙曲面UHPC波浪形造型板,詮釋了建筑“匠心凝聚,技藝之冠”設計理念。
劇場的演出空間基于雜技節目表演的特點和需求規劃設計,擁有26米的極高挑高,舞臺空間形態、觀眾席座椅獨特的位置關系,讓劇場擁有比常規歌舞劇場表演舞臺更強的沉浸感、現場感和視覺張力。在“量身服務”雜技表演的同時,劇場建成后還將滿足大型音樂會、演唱會、產品發布會、電競比賽等多功能使用需求,打造京南地區展演文化建筑的新標桿。
炫酷的應用圖景背后,是無數復雜建筑功能的驅動。如何實現這樣復雜的建筑功能?為更優質高效實現演職人員移動與大型布景切換,這座劇場設置了特色演出類型相匹配的專屬軌道飛行器裝置、多種類型的機械式升降舞臺,承載這些設施的,是位于劇場的后舞臺、主舞臺內部設置的機房層、柵頂層、馬道層等10層鋼結構吊掛結構,這些結構包含2000多根桿件,300多根長度達18m的長吊桿,桿件多采用空間定位,長吊桿穿過多層吊掛梁與屋蓋連接,因此要讓這些吊掛層就位到指定位置,需要如雜技表演一般,實現高難度和精巧性的平衡。每根桿件都有屋蓋結構的對應點位,在提升到位的時候,桿件頭和屋蓋結構的對應點位要精確咬合,就像從超遠距離將縫合的線頭“紉”進縫衣針的針眼里。
高空“紉針”挑戰多多,下方舞臺機械深基坑、多層高低錯落的混凝土看臺結構、多專業交叉施工,給吊掛就位施工這種“精細活兒”留出的空間捉襟見肘。為解決難題,項目團隊在施工前采用自主專利技術對吊掛樓層鋼結構施工進行全過程施工模擬迭代計算,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深化設計時進行長吊桿及節點優化,實現空間定位長吊桿的優先安裝;對深基坑進行臨時封堵、混凝土看臺進行局部找平;還采用自有隔樓層手動提升施工工法技術,順利完成了復雜施工環境下多層吊掛樓層結構的施工。
最終,在前沿數智技術的賦能下,項目團隊形成了大型演出劇場室內吊掛樓層鋼結構施工的成套施工技術,用時三個月完成了后舞臺5層、主舞臺5層,共計10層吊掛樓層鋼結構的施工,總重量460余噸,就位精細度在3毫米,順利完成了這項力與美結合“工程高空雜技”。
劇場鋼結構吊掛層的就位完成,標志著中國雜技藝術中心項目全面完成了鋼結構施工任務,進入裝飾裝修的新階段,將于6月底外墻封圍,年底外檐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