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20日晚,隨著舞臺燈光漸暗,一聲悠遠的三弦聲劃破寂靜,觀眾瞬間被拉入北京胡同與雪域高原交織的時空。話劇《遠方的拉薩河》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成功首演。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這部作品通過真實細膩的敘事和多元融合的藝術手法生動展現了援藏干部的奉獻精神與藏漢民族的深厚情誼。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掌聲與啜泣聲此起彼伏。多批援藏干部代表到現場觀看,紛紛感慨劇目勾起了那段難忘歲月的記憶。
扎根人民書寫時代答卷
以文藝力量凝聚援藏精神
話劇《遠方的拉薩河》由北京演藝集團、北京援藏指揮部、拉薩市城關區人民政府聯合打造,北京市曲劇團、拉薩市城關區文化和旅游局制作演出,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支持。該劇以北京援藏干部程燕杰、宋亦樂、曾超、周旭峰等人在拉薩城陽區的工作和生活為主線,通過“凈水工程受阻”“學校選址爭議”“工地施工問題”等事件,展現援藏干部“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責任擔當與情感碰撞。
該劇的創作摒棄“高大全”式塑造,著力刻畫援藏干部的日常微光,通過細節描寫使人物更顯真實生動。藏漢同胞從陌生到信任的過程,也通過“共飲一壺酥油茶”“同跳一支鍋莊舞”等生活化場景自然流露,讓民族團結的主題水潤無聲般浸潤觀眾心靈。
真實故事凝練精神圖譜
藏漢情誼在成長中升華
劇中,副區長程燕杰帶領援藏團隊扎根拉薩,面對多重挑戰;宋亦樂在家庭與工作難以兩全中堅守初心;青年干部曾超充滿熱血,在險境中成長;醫生原慧以仁心破解藏族女孩央金的疑難病癥;“驢友”易筱曉的意外闖入,為高原故事增添一抹溫情與詼諧。
從牦牛肉的煙火氣到“援藏林”的生態守護,從拉薩河的粼粼波光到布達拉宮的莊嚴圣潔,這群援藏干部在解決民生難題的同時,也完成了一次心靈的淬煉。而援友周旭峰的意外犧牲,更讓眾人深刻領悟“三年援藏,一世援友”的生命重量。
同時,該劇將“喜感風格”貫穿始終,工地上的方言笑料、曾超與易筱曉的勇敢追愛,讓嚴肅題材充滿生活溫度,觀眾既為劇中人物的兩難揪心,又被平凡中的堅韌深深打動。
藝術創新賦能精神表達
細節打磨彰顯匠心品質
作為北京演藝集團重點項目,話劇《遠方的拉薩河》突破傳統主旋律話劇的敘事框架,通過“真實細節的舞臺還原”“文化符號的跨界融合”“情感層次的立體呈現”三大藝術特色實現創新表達。
創作期間,在北京援藏指揮部和拉薩市城關區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創團隊先后赴拉薩采風,不僅走訪了多位援藏干部及家屬,還實地考察北京援藏30周年成果展、凈水工程、牦牛養殖基地等項目。劇組將所見所感在舞臺上還原真實場景,如援藏干部隨身攜帶的便攜氧氣瓶、藏族同胞贈送的哈達、寫滿工作筆記的筆記本等細節搬上舞臺。北京市曲劇團演員們通過細膩的肢體語言與臺詞處理,將援藏干部面對工作難題、家庭矛盾時的糾結與豁達演繹得淋漓盡致。
該劇音樂以“京藏交融”為核心理念,通過文化符號的跨界融合將北京曲劇《數唱》的俏皮韻律與藏族酒歌《幸福的邦錦花》的悠揚長調巧妙互嵌,三弦與扎念琴的對話、嗩吶與加林的和鳴,在音色碰撞中形成“跨文化轉譯”。主題曲《遠方的拉薩河》更以原生態藏族女聲與北京饒舌的復調組合,勾勒出兩地文化同頻共振的美學圖景。
舞美設計以寫實與詩意結合,輔以光影與多媒體技術,讓觀眾仿佛置身雪域高原。舞臺以抽象化的“拉薩河”為視覺主軸,一條蜿蜒的藍色光帶貫穿全場,既象征河流的生命力,也隱喻援藏干部的情感紐帶。舞臺背景以巨幅布達拉宮、藏式建筑和雪山景觀為核心,采用多層次燈光渲染,白天場景中熠熠生輝,夜晚則通過暖色調燈光勾勒出莊嚴肅穆的輪廓。劇中援藏干部辦公室、藏族人民家庭、醫療站等室內場景均以寫實風格呈現,牛糞堆、銅制酥油茶壺等細節也成功還原了藏族同胞的生活氣息。
首場演出結束后,10余位援藏干部代表與劇組進行座談交流,大家紛紛表示,看完這部作品,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很多故事源自于真實的原型,很多情節都感動得流下熱淚。同時,大家也根據自己的援藏經歷,對劇目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并期待話劇《遠方的拉薩河》走進西藏,走向全國。
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表示:“這是一部北京和拉薩攜手打造的現實主義題材原創作品,展現了援藏干部的精神力量,既有歷史厚度,更具時代溫度。在北京對口支援拉薩的30年中,涌現出的無數真人真事和他們創造出的豐碩成果值得我們用文藝作品書寫,1280多名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經歷了身體挑戰和個人成長的精神洗禮,這些身邊的普通人通過鮮活群像彰顯出了時代精神的光芒,更用舞臺呈現傳遞‘藏漢一家親’的深厚情誼?!?/span>
援藏干部聲音:
作為第一批的援藏工作者,我感覺這部劇很真切地體現了我們當年奮斗的日子,很多地方流下了眼淚。
很真實,很感動,劇中很多場景歷歷在目,很感謝劇組能夠為援藏工作精心創作一部好??!
觀眾聲音:
整體舞臺呈現仿佛置身于西藏的場景之中,很震撼,通過這個故事也更了解援藏干部的艱辛。
一群人為一個事業奮斗終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激勵了我在自己的工作中延續這種奉獻精神。
當老一輩的滄桑、中年的掙扎與青年的銳氣在舞臺上交匯,我看到的不僅是援藏歷程,更是一個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接力。
5月16日至18日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
“拉薩河畔”的動人故事繼續上演
希望更多人看見“遠方的拉薩河”流淌的深情
拍攝:海洋 范佳玥 張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