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評劇《目連之母》的演出在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觀眾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從順義影劇院的高朋滿座,到人民劇場的口碑爆棚,再到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的掌聲如潮,這部由中國評劇院傾力打造的精品佳作,不僅讓傳統戲曲煥發新生,更以藝術的力量叩擊著當代觀眾的心弦。

演出中,主演鄭嵐唱作俱佳。她用高亢清亮的唱腔演繹劉四娘十月懷胎的柔情,以青衣的端莊、花旦的靈動、武旦的颯爽,層層遞進展現人物覺醒的軌跡。特別是面對勾魂鬼卒時那段長達二十分鐘的獨角戲,悲愴的控訴與荒誕的嬉笑交織,讓觀眾在淚光與笑聲中體悟生命的真諦。與其搭檔的趙巖、張國強等演員,則以精準的表演將人鬼神三界的荒誕寓言具象化,菩薩的偽善、小鬼的狡黠、善人的異化,構成一幅辛辣的人間浮世繪。
評劇《目連之母》打破了戲曲與當代觀眾的隔閡。在順義影劇院,銀發戲迷與年輕觀眾并肩而坐,共同為劉四娘的命運揪心;在人民劇場,年輕白領放下手機沉浸于唱腔的婉轉起伏;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甚至有觀眾帶著孩子三刷劇目,只為品味臺詞中暗藏的人生況味。正如觀眾所言:“這不是簡單的戲曲演出,而是一場關于人性、自由與尊嚴的思辨之旅?!?/span>
在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的加持下,評劇《目連之母》實現南北城聯動,成為城市劇場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從惠民票價的貼心設置,到社區演出的文化浸潤,項目始終踐行“藝術為民”的初心。當幕布最后一次落下,劇場內經久不息的掌聲不僅獻給臺上的演員,更獻給傳統文化在當代的璀璨新生——這或許正是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扶持項目的深意:讓經典不老,讓創新不止,讓每一個靈魂都能在劇場中找到共鳴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