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腳下,雁棲湖畔
科學與藝術的對話
在民族音樂的旋律中悄然綻放
當動人的音符碰撞科研的熱忱
當民樂的悠揚遇見科學的理性之光
“依山依水旁 一會一樂章”主題音樂會
為2025國際基礎科學大會
奏響了獨特的東方序曲
7月17日晚,北京民族樂團攜手阮咸演奏家馮滿天、笛簫演奏家丁曉逵、鋼琴演奏家馮朗庭等藝術名家,在中國科學院懷柔科學城金隅興發科技園帶來了一場跨越領域的音樂盛宴。300余位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懷柔科學城科研工作者及各界嘉賓齊聚現場,共赴這場“高山流水”之約。
藝術與科學的奇妙共鳴
指 揮:張 鳴
主 持:申 琦
中阮:馮滿天
演唱:鄭 瀟
演唱:于雪嬌
打擊樂:孟憲瑩
琵琶:周 嬌
京胡:崔 璨
嗩吶:王向陽
在《天高云淡》的悠遠意境中,可感受到民樂與科學探索相通的兼容并蓄;從《牡丹亭·游園》的婉轉戲韻里,能聽見東方美學的細膩;在《梨花頌》的大氣唱腔中,可觸摸傳統文化的厚重。在本場音樂會中,東方音韻與科學思維在此刻達成奇妙共鳴。
《北京一夜》堪稱一張鮮活的京味名片。京胡的高亢里藏著胡同里的煙火氣,琵琶的清脆似什剎海的粼粼波光,嗩吶的奔放如鼓樓邊的市井歡騰,三者與樂隊旋律交織,既勾勒出老北京的古韻悠長,又透著新時代的鮮活氣息。
作為本場音樂會的壓軸曲目,民族管弦樂《我的祖國》徹底點燃了現場的熱情。熟悉的旋律響起時,全場仿佛被一股暖流包裹,弦樂的悠揚如江河奔涌,合奏時的雄渾似群山巍峨,音符中藏著每個聽者心中對家國的深情。最終,在樂曲恢弘的氣勢中,這場科學與藝術的對話畫上了振奮人心的句點。
跨越國界的文化對話
“音樂與數學有著共通的靈魂。” 亞歷山大?伯格倫德在聆聽中深有感觸,科學與藝術對 “世界本質” 的探索,在這場音樂會里找到了交匯點。首次來訪的維內特?巴夫納更是沉醉:“雁棲湖的風光、長城的壯闊,還有這場音樂會的旋律,都讓我愛上了中國文化。”
作為“走進懷柔”系列活動之一,這場音樂會不僅是民族音樂的展示,更是向世界遞出的文化名片。當民族管弦樂的韻律與科學家的探索精神相遇,當東方藝術的底蘊與國際視野碰撞,舞臺上流淌的不僅是音符,更是跨越國界的理解與尊重。
幕后回響
此次演出,北京民族樂團以民族樂器為筆,以科學精神為墨,在懷柔科學城的舞臺上書寫了“傳統與創新”的新篇章。未來,樂團將繼續探索民族音樂的更多可能,讓樂聲成為連接文化與時代、中國與世界的紐帶。